• banner1-1.png
  • banner1-4.png
  • banner1-5.png
  • 1.jpg
  • 黨建網(wǎng) > 紅色經(jīng)典
    遼寧省本溪市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
    發(fā)表時間:2024-08-16 來源:學習時報

    與日月同光的本溪烈士 

    ——遼寧省本溪市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

    郗德才

      

     

       遼寧省本溪市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成于1961年11月,位于本溪望溪公園山頂。上世紀50年代后期,為使革命英烈更好地安眠本溪,有關部門決定在本溪望溪公園山頂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。紀念碑碑身高18米,須彌座高6米,刻有四塊浮雕,分別是東北抗聯(lián)第一軍抗擊日寇等場景。碑座上層層重疊起來的花崗巖組成的抱角托出高高的碑身,如同眾多只手托著一枚寶塔模樣。碑座正面是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由麥穗、齒輪和鮮花組成的花圈。在題詞和碑文的處理上,設計者依據(jù)漢字的擺法和特點,以花紋斑駁的花崗巖做邊石組成四框,中間鑲以潔白的漢白玉石。這種如同中國畫的處理方法,色澤層次鮮明,避免了碑身一律的平面感,突出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和碑文,又增加了莊嚴壯麗的氣氛。碑身正面最上方鑲嵌金色五角星,下面是朱德的親筆題詞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;左面是董必武的題詞“光昭日月”;右面是謝覺哉的題詞“與日月同光”;背面是《遼寧省本溪市革命烈士紀念碑》碑文,全文如下:

      

       向在國內(nèi)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英勇犧牲的烈士致敬

      

       向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英勇犧牲的烈士致敬

      

       向在解放戰(zhàn)爭時期英勇犧牲的烈士致敬

      

       向在一九六O年特大洪水斗爭中犧牲的烈士致敬

      

       烈士們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偉大精神和光榮事跡萬世長存永垂不朽

      

       一九六一年十月一日   

       遼寧省本溪市第四屆   

       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

      

       碑文雖短,卻字字千斤,烈士們不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光榮事跡歷歷在目,讀來令人心潮澎湃,備受激勵。

      

       舉行“八二三”工人大罷工 

      

       從1905年日俄戰(zhàn)爭開始,日本帝國主義開始染指本溪地區(qū),本溪人民陷入黑暗與貧困之中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后,帶領本溪的工人們進行了多次有影響的工人運動,其中最著名的是1927年8月23日由共產(chǎn)黨員孫林和石云組織領導的“八二三”工人大罷工。日本軍警對工人進行了殘酷鎮(zhèn)壓。工人們手持鎬把、鐵鍬與日本軍警展開殊死搏斗,共有400多人慘遭殺害。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引起了國內(nèi)外愛好和平人士的極大憤慨,其中僅沈陽就有6萬多群眾游行抗議日本屠殺本溪工人的暴行?!鞍硕惫と舜罅T工中許多工人犧牲,大批工人被開除,其代價是沉重的。但是,大罷工為本溪工人階級爭得了一定的經(jīng)濟利益,更為重要的是鍛煉了隊伍,顯示了本溪工人階級的力量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,涌現(xiàn)出大批優(yōu)秀分子,為此后黨在本溪開辟工作新局面、發(fā)展本溪地區(qū)黨的組織奠定了階級基礎。

      

       堅持14年抗戰(zhàn)彰顯民族大義 

      

       九一八事變之后,本溪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受盡了壓迫和凌辱。英勇的本溪人民在黨的領導下,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爭此伏彼起。其中有抗日義勇軍,有工人、農(nóng)民的抗日武裝等力量。特別是抗聯(lián)一軍的將士們,在長期孤懸敵后、缺衣少糧、武器裝備極為落后的斗爭條件下,依然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。在這場捍衛(wèi)民族尊嚴、收復失地的偉大斗爭中,本溪大地涌現(xiàn)出一大批抗日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。他們親臨武裝抗日斗爭的第一線,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(yè)奮勇拼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。如出生在本溪縣的中國少年鐵血軍總司令苗可秀,在他的帶領下,少年鐵血軍在遼南三角地區(qū)縱橫馳騁,取得了多次戰(zhàn)役的勝利,苗可秀也逐漸成長為一名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遼南義勇軍領導人。1935年,苗可秀受傷被俘。敵人以高官利誘,苗可秀不為所動,嚴刑拷打亦不屈服。當時有一個日本軍官對他十分敬佩,請其最后題字留念,苗可秀當即書寫“正義千秋”4個字留給他。苗可秀為國捐軀時年僅29歲。本溪人民的抗日斗爭,貫穿中華民族14年抗戰(zhàn)的全過程,其堅持時間之長久、斗爭環(huán)境之艱苦、參與群體之廣泛、斗爭手段之多樣、斗爭影響之深遠,在東北乃至全國同等級別的城市中并不多見。

      

       一切為了本溪的解放和發(fā)展 

      

       1945年9月,按照我黨制定的迅速占領東北的工作方針,曾克林率部挺進本溪。10月,東北局組建本溪市委和市政府。1946年4月,新生的本溪人民政權還未得到鞏固,四平保衛(wèi)戰(zhàn)就打響了。國共兩黨在東北戰(zhàn)場上形成僵持局面。這期間,本溪軍民為保衛(wèi)新生的人民政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。國民黨久攻四平不下,開始調(diào)整兵力重點進攻本溪城。保衛(wèi)本溪的民主聯(lián)軍損失較大,為了保存有生力量,民主聯(lián)軍決定撤出本溪,本溪市委、市政府也隨之撤出。一年之后,民主聯(lián)軍第四縱隊12師與國民黨守軍決戰(zhàn)平頂山,激戰(zhàn)2個小時一舉將敵擊潰,本溪第二次解放。隨后國民黨組織眾多兵力反撲,民主聯(lián)軍堅持戰(zhàn)斗三晝夜后撤出。遼沈戰(zhàn)役打響后,1948年10月中下旬,遼東軍區(qū)一支隊準備發(fā)起解放本溪的最后戰(zhàn)斗。一支隊的很多戰(zhàn)士是土生土長的本溪人,聽說要解放家鄉(xiāng),每個人都憋著一股勁。在攻打本溪火車站時,一名叫張子財?shù)谋鞠畱?zhàn)士手持沖鋒槍沖在最前面。手榴彈的彈片擊中了他的左眼,身后的排長喊醫(yī)療隊去救人。張子財抹了抹滿臉的血,大喊“別管我”,迎著敵人沖去。至10月30日16時,敵人被逼至平頂山頂負隅頑抗?!肮ハ缕巾斏?,解放本溪!”戰(zhàn)士們喊著口號向山頂進攻。雙方持續(xù)激戰(zhàn)至午夜,敵人見敗局已定,紛紛向沈陽潰逃。至此,本溪解放。

      

       1960年8月4日凌晨,由于本溪境內(nèi)連降暴雨,本溪全境發(fā)生近20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災害。洪水發(fā)生后第一時間,全市領導干部、駐本溪的部隊、公安警察、企事業(yè)職工、廣大群眾紛紛投入到抗洪救災中,他們當中有的為了保護國家和集體財產(chǎn)不受損失、有的在巡堤途中、有的在搶救受災群眾過程中不幸犧牲。本溪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。

      

    網(wǎng)站編輯:朱琳瑄
    黨建網(wǎng)出品

    友情鏈接